优势特色学科

  • 美术学

  • 音乐舞蹈学

一、学科概况

美术学是广西优势特色学科,其前身是徐悲鸿先生于1938年倡导成立的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美术专业,1958年确立美术学学科并设绘画、雕塑专业,2000年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,2006年被确认为自治区重点学科,2009年获艺术硕士(MFA)专业学位授予权,2011年一级学科硕士点获得批准。经过7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积淀,美术学学科目前设置有中国画、绘画、雕塑、书法、美术学五个二级学科,形成漓江画派艺术与理论研究、近现代视觉造型艺术研究、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与理论研究、广西少数民族美术研究四个特色鲜明、成熟稳定的研究方向。拥有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、造型艺术研究中心、阳太阳艺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,中国—东盟书画艺术交流研究中心等5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,拥有国家特色专业“绘画”、广西优势专业“雕塑”等本科支撑专业。

二、学科队伍

该学科队伍拥有广西区内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科研人才,现有高级职称50人,其中教授22人(5人为二级教授),副教授28人,其中硕士生导师34人,博士5人。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,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,全国优秀教师2人,广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,广西八桂学者1人,广西八桂名师1人,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,广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2人,广西优秀青年教师1人,广西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,教师队伍中先后有15人次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文艺创作奖“铜鼓奖”,5人获“德艺双馨”文学艺术家。

学科带头人黄格胜教授,为教育部高等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荣获教育部“高等学校教学名师”称号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。主持有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一五”规划课题等课题;出版《画旅文存》、《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》等著作,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“家园——黄格胜国画展”;主持的《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教学研究与实践》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。以黄格胜教授为核心的优势特色学科美术学团队,历经了阳太阳、陈烟桥、黄独峰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的励精图治、勤恳耕耘,业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、科研创作成果丰硕的学术队伍,为广西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三、人才培养

美术学学科从200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,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55人,累计培养硕士学位毕业生 597人,就业率达到99%,毕业生中大部分在广西及部分省份高校任教,并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教师,服务于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。

本科生、研究生培养体系完善,培养质量较高。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,研究生毕业论文在广西组织的历届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中,合格率100%,良好率 95%。研究生获奖成果丰硕,论文和作品发表较多,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和作品362篇(幅);获国家级艺术奖项64项,省部级艺术奖项192项。本科生教学注重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,毕业生活跃在区内外的中国画、油画、版画、水彩、雕塑等艺术领域。

四、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平台

美术学学科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,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32项,在研科研经费175.71万元。获国家级行业奖励21项,省部级行业奖励51项,其中获得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最高文艺奖“铜鼓奖”1项,在《美术》、《美术观察》等学科相关领域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95篇,其中在核心期刊刊发51篇,出版著作13部。

优势特色学科美术学还拥有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、造型艺术创作研究中心、阳太阳艺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,中国—东盟书画艺术交流研究中心等5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。建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美术实验教学中心,下设材料实验室、陶艺实验室、版画实验室(木版、水印版、石版、铜版、丝网版、综合版)、国画临摹教室、综合媒体实验室等支撑实验室,配备了先进的专业大型仪器设备和软件,设备总值超209万,其中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 38 台(台),装备先进,科研条件优越,已成为区域美术学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。

五、优势特色学科美术学图片展示

 

×

用户登录

加载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