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审核评估范围”结构和基本准则
一、“审核评估范围”的结构
“审核评估范围”是围绕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所设计的审核内容,由审核项目、审核要素、审核要点三个层次组成。第一个层次为审核项目,共有“6+1”项内容,分别是定位与目标、师资队伍、教学资源、培养过程、学生发展、质量保障,另加了一个自选特色项目。第二个层次为审核要素,把六大审核项目划分为24个要素。第三个层次为审核要点,把审核要素的核心内容体现在64个审核要点上。
审核项目 |
审核要素 |
审核要点 |
1.定位与 目标 |
1.1办学定位 |
(1)学校办学方向、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(2)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|
1.2培养目标 |
(1)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(2)专业培养目标、标准及确定依据 |
|
1.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|
(1)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(2)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(3)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|
|
2.师资队伍 |
2.1数量与结构 |
(1)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(2)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|
2.2教育教学水平 |
(1)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(2)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|
|
2.3教师教学投入 |
(1)教授、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(2)教师开展教学研究、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|
|
2.4教师发展与服务 |
(1)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(2)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|
审核项目 |
审核要素 |
审核要点 |
3.教学资源 |
3.1教学经费 |
(1)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(2)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(3)教学经费分配方式、比例及使用效益 |
3.2教学设施 |
(1)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(2)教学、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(3)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|
|
3.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|
(1)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(2)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,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(3)培养方案的制定、执行与调整 |
|
3.4课程资源 |
(1)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(2)课程的数量、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(3)教材建设与选用 |
|
3.5社会资源 |
(1)合作办学、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(2)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(3)社会捐赠情况 |
|
4.培养过程 |
4.1教学改革 |
(1)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(2)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人才培养体制、机制改革 (3)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|
4.2课堂教学 |
(1)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(2)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,科研转化教学 (3)教师教学方法,学生学习方式 (4)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|
|
4.3实践教学 |
(1)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(2)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(3)实习实训、社会实践、毕业设计(论文)的落实及效果 |
|
4.4第二课堂 |
(1)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(2)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、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(3)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|
|
5.学生发展 |
5.1招生及生源情况 |
(1)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(2)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|
5.2学生指导与服务 |
(1)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(2)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(3)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|
|
5.3学风与学习效果 |
(1)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(2)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(3)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|
|
5.4就业与发展 |
(1)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(2)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|
审核项目 |
审核要素 |
审核要点 |
6.质量保障 |
6.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|
(1)质量标准建设 (2)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(3)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、制度建设 (4)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|
6.2质量监控 |
(1)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(2)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|
|
6.3质量信息及利用 |
(1)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(2)质量信息统计、分析、反馈机制 (3)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|
|
6.4质量改进 |
(1)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(2)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|
|
自选特色 项目 |
学校可自行选择有特色的补充项目 |
“审核评估范围”强调了学校的自主性和多样性,强调用自己的尺子衡量自己,这是审核评估非常重要的特点,也是审核评估有别于以往教学评估的重要地方。
二、“审核评估范围”的基本准则
在理解审核评估范围时,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准则。
(一)主体性原则
审核评估突出强调学校是质量保障的主体,强调学校是如何说的(定位、目标、质量标准等),如何做的(人财物条件保障、培养过程、管理等),效果如何(教学质量、师生评价、社会评价等),如何改进(问题、原因、改进措施、预期效果等)。关键是要把握好“四个度”:一是学校办学定位、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;二是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;三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;四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。
(二)开放性原则
审核评估范围只给出审核评估的主要内容,对标准与指标不做统一规定。审核评估就是在审核范围内,依据学校自设的目标与标准进行评估。
审核评估范围中的每个审核项目都包含若干个审核要素,每个审核要素又包含了若干个审核要点。需要强调的是,对某个审核项目的考察,也绝不仅限于对所列审核要素的判断;对某个审核要素的考察,也绝不仅限于对所列审核要点的判断,可以针对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,结合学校办学现实,对要素或要点进行添加、裁减与替换。在面对繁杂的教学工作时,对项日的考察并不能仅限于该项目下的要素和要点,还需要其他内容来支撑考察项目,因此对某个具体考察项目而言,要素和要点是它的必要条件,但不是充分条件。为了能对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,需要多少个什么样的要素或要点,取决于考察问题的途径与视角。
应特别说明的是,在六个审核项目之外,审核评估专门设置了“自选特色项目”,让学校自行选择。这一项目的设立体现审核评估的开放性,体现了审核评估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、鼓励高校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。学校可以在定位与目标、师资队伍、教学资源、培养过程、学生发展、质量保障这六个项目之外,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自行选择(也可以不选)特色鲜明的项目,作为补充审核的内容。自选特色项目应该详细说明学校是怎么做的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、效果怎么样、今后怎么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等。
(三)关联性原则
审核评估项目、要素、要点是一个整体,这些内容都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该涉及的核心内容,哪一部分内容都不可或缺,项目、要素、要点所包含的内容体现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系统性。需要强调的是:项目包含要素,要素包含要点,但是要素和要点不仅包含这些内容,还可以拓展。例如,“办学定位”要素中包含“学校办学方向、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”和“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”两个要点。这个要素主要考察的是办学定位如何确定和能否得到落实两个问题。它所包含的这两个要点是不够的,还要考察办学定位的确定程序、能否得到广泛认同以及规划能否得到落实等。审核范围三个层次之间的这种关系,决定了对审核范围的考察应该从上而下进行,既要考察某一项目,也应关注项目(要素)之间的横向关系。例如,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一定会在后续的师资队伍、教学资源、培养过程中有具体体现。因此,除了要重点考察该项目(要素)本身所包含的几个要素(要点)外,还要考察与其相关的其他方面。
(四)实证性原则
审核评估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同行评审过程,用问题引导,用事实和数据说活。实证性的特征对学校和专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审核评估是以学校的自评为基础,要求学校的自评和自我判断要以事实为依据,用数据说话。但数据不仅指的是具体数字,还包括事实和信息来源,信息来源是对事实和数据的证明。专家组在对学校做出诊断的时候,也会更加关注这些事实性的支撑,强调“举例说明”。